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华尔街日报》1978年底评论:“美国为了一个相当便宜的价格就投降了,我们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承认了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却没有换来对台湾安全的一点点保证……”中美建交后,美台关系在法理上成为(  )
              A.非官方性质的民间交往关系
              B.隶属官方的民间交往关系
              C.非官方性质的军事合作关系
              D.隶属官方的安全利益关系
            • 2.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1)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新时期中国外交作了重大调整,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回答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 3.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变化的因素有哪?

            • 4. 我国为加强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1950年某文件第一条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三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摘录文件的名称。据所学知识,概括该文件签订时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一、三,指出中日关系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因素。
            • 5.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

              A.始创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B.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D.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
            • 6. 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 7.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31日  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并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分析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 “握手”篇

              (2)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 8. 在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我国政府(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9. 材料一: 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 “握手”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积极意义怎样?

              (3)促成图2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 10.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决策         
              B.要改善中美关系
              C.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D.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