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

              立法

              1979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3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三点成就)(5分)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 2.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学习时报》载: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时代?举出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实例。(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10分)

              时代

              方面

              举例(各举两例即可)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6分)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6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5分)

               

            • 4.

              (12分)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这部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君上大权如: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辐尊戴。……臣民权利义务有如下几条: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1)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法制文明的真正起点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根据材料一说明这种观点的理由。(2分)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分)

              材料三: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首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摘自粱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3)“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2分)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1分)

               

            • 5.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 6.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列举18世纪英美两国制度建设的有关史实。(10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60年,如果说在思想上是不断追求解放,其中,前30年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原则为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后30年是以实践为惟一检验标准的思想解放历程;那么,在行动上,60年来就是在体制、战略和政策上的不断寻求变革道路的历史。其中,前30年是试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想主义变革道路,以不断的“革命”运动为特征;后30年则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主义变革道路,以“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为特征。

              ——金碚《总论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革新、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的角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论证。(1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7.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王是怎样被套上“紧箍咒”的?(2分)

              材料二 拿破仑曾慨叹说:“我的心哪,你才是我最大的敌人!”

              (2)材料二反映出拿破仑的矛盾性。拿破仑是促进了欧洲民主化进程,还是破坏了欧洲民主化进程呢?请以史实说明你更认同的一种观点。(4分)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

              (3)结合1787年宪法的具体内容,说明美国总统是如何被“驯服”的。(4分)

              材料四  经过6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政治协商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特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人民政协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主要职能。(4分)

               

            • 8.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人,其中奴隶约20万人,自由民16.8万人,其余为外邦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三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中国为例,证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是片面的。(3分)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 9.

              (11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三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回答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2分)

              材料二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3分)

              观点

              对应的美国政治制度或事件

              它(美国)是废除了君主制度的第一个大国

               

               

              实行联邦制度

              它以一部重要文件作为国家基本的和永久的法律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内容)有哪些?(3分)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1分)

               

            • 10.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4分)

              (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驯服”统治者的共同途径是什么。(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