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身份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材料二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说过:“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一边倒”政策提出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
              (2)根据上述材料,新中国领导人对自己国家身份的定位主要经历了哪三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定位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结合史实谈谈新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建树?
              (4)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 2.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实行“一边倒”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一边倒”同这一原则发生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把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毫不犹豫地调整了对外政策。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坚持了“变”与“不变”、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

              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邝艳湘《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

              (2)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中国外交政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3.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1)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新时期中国外交作了重大调整,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回答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 4.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会因外界形势变化而采取变通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四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提出的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并分析影响此时中美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简述中美“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处理中苏(俄)关系中的外交政策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将在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到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夫妇等热情迎接。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转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述新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 6.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  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 7.

              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国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延续。因为外交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内总的政治经济需要 的。支配和指导国内政策的理论原则、历史传统和社会现状等重要因素,同 样支配和指导着对外政策的制订。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对外关系历史。                              ——摘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效信息,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的交方式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2年

              42

              7

              11

              0

              60

              70%

              1956年

              47

              24

              8

              0

              79

              60%

              1960年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1964~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4年

              40

              57

              1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的表格中反映出美国的支持率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四个小组分别查阅下列资料。

              第一组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组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交

              第三组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四组 2015年9月22~25日,习近平访美的巨大成就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代的到来

              综合四个小组查阅的资料,可以提取外交发展的多种认识。提取其中一种认识,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要求认识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