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5月“从都国际论坛”某代表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贸易、经济、文化等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舶提举司在763年的正式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然而这种繁荣,与西欧海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仅具有表面上的相似,其背后动机则大异其趣,因此最终无法向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转型。
              如果当时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那必须有一个高度活跃的民间海外贸易为基础,并把整个国家当作一个贸易公司来经营,但这在唐代是根本不可能的。
              --维舟《市舶使: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  材料二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1)材料一中唐朝市舶提举司的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兴起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近代西欧国家能主导并形成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哪些既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你有何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贫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 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袠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
              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策划。
              --摘编白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就国际争端提出的“共同开发”的构想,构成了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指出:“……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对南海争端的原则立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我国先后对南沙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一摘编白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6.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材料四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三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两则材料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对外政策?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7.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告……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世界所处的被动地位,其实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过程,中国社会下头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牲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牲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材料二中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初中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埋藏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4)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对核武器的态度与主张。它表明了什么?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盼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作家丹尼尔•笛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当时城市人口大约有1.4万。到1780年,它以拥有4.2万居民而自豪。但到了1818年,当人口再次增长了3倍时,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当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时,一个政府委员会的成员,报道了他在一次官方调查期间的所见所耐:“在我参观格拉斯哥的小巷前,我无法相信,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度里,竞有这样一个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
              --《人类文明史图鉴•城市的进程》
              材料三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现在是第二大工业国,并且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人认为材料中的政府委员会成员属于工业资产阶级,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应该是哪一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主要政策。
            • 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八十五年中,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开放口岸……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因此,通商是一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
              材料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摘自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皇帝视允许通商为对“洋人赐恩的标志”的本质问题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主张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理由。就在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内容,分析中央表示对经济特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哪些因素相关?
            • 10. 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人名言选
              《周易》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卢梭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
              材料二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3)据材料三归纳与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直接信息。并从不同史观的角度(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任选两个)推导其间接信息。
              材料四  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