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4分)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8分)

               

            • 2.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  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与开放的进程如长江奔涌,不可逆转。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社会和谐……中国人在这30年中创造的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使中华民族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能够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分)

               

            • 3.

              (12分)历史上各国政府都重视经济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我向你们,也像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②材料二中的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有什么特点?(4分)

              ③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4分)

               

            • 4.

              1978年11月24 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 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 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B.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D.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 5.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 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
            • 7.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是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_④______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五: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4)在材料四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十四大、十五大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6分)                               

               

               

               

               

               

               

               

              材料六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5)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12分)   

               

               

               

               

               

               

               

            • 9.

               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 10.

               下列这组图片信息能准确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是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