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76年,2002—2007年6年问,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材料三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淡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谈淡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