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 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3. 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
              ①一国两制②和平与发展③什么是社会主义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4. 深圳沙头角镇的中英街是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线。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英街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免税商品,达到鼎盛。但1998年中英街的游客便从平均每年1500万人回落至800万人,2002年则只有128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②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③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④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 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北京乡土史,某班学生布置了如下展览。
              展览一 悠悠古城
              唐代幽州城(今北京)内的居民住在四面有坊墙围隔的“坊”内。市在城市的北部,有市墙相围。市场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椒、笋、粳米、布帛、丝绸、茶叶大量来自于南方。
              ——摘编自《北京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幽州城的经济发展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二 古都新声

              《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

              《狂人日记》 (1918年鲁迅在北京创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概括《中外纪闻》和《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三 老号新韵

              (3)请从第二或第四阶段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仁堂发展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标语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砸烂公检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跑步进入社会主义”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 7. 2006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之所以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因为这次谈话
              [     ]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
              C、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表达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孙中山为实现“三种革命”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分别阐述图1、图2所反映历史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