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出自于(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持久战》
            • 2.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由此可知,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民共事
            • 3.

              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他认为民生主义

              A.与中共的最高纲领一致
              B.与中共的目标求同存异
              C.与中共的目标完全不同
              D.与农民的平均思想一致
            • 4.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A.颁布《临时约法》
              B.实现国共合作
              C.提出平均地权
              D.建立同盟会
            • 5.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事而独立。各国宪法只分三权,没有五权。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

              从前在东京同盟会时,本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党纲,预计革命成功就要实行五权宪法。不想光复之后,大家并不留意及此,多数心理以为推翻满洲就算了事。所以民国虽成立了十年,亦没有看见什么精彩,比前清更觉得腐败。这个缘故,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不用兄弟细说,必以五权宪法为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有了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

              现在英国并不是行三权政治,实在是一权政治。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孟氏发明三权分立学说未久,就有美国的革命,订定一种宪法。美国即根据孟氏的三权分立学说,用很严密的文字订立成文宪法。孟氏乃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草成此种三权分立主张。后来日本的维新及欧洲各国的革命,差不多皆以美国为法订立宪法。英国的宪法并没有什么条文,美国则有极严密的条文,故英国的宪法又称活动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呆板的宪法。英国以人为治,美国以法为治。英国虽是立宪的鼻祖,然没有成文的宪法。以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拿来比较我们中国的宪法,我们中国亦有三权宪法,……一是君权,一是考试权,一是弹劾权。而君权则兼有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从前君主的时代有句俗话叫“造反”,造反就是将上头的反到下头,或是将下头的反到上头。在从前的时候,造反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这五权宪法,就是上下反一反,将君权去了,并将君权中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提出,作三个独立的权。行政设一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就是国会,司法就是裁判官,与弹劾、考试同是一样独立的。

              ——摘编自《孙大总统五权宪法讲演录》(1921年1月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倡“五权宪法”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英国和美国政治、法律方面认识上的错误。(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认识。(7分)

               

            • 6.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 7.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
              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 8.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9.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10. “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