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2分)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2分)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结果。(3分)

               

            • 2.

              (24分)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l0%左右。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4分)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9分)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l5816万余元,l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1分)

               

            • 3.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6分)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 4.

              (13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材料二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

              ——选自1924年3月15日《盛泾》第四版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

              ——选自1935年版《江苏省鉴》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倍增长,到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

              ——选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6分)

               

            • 5.
              【题文】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题9分)
            • 6.
              【题文】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 7.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图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1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3分)
            • 8.
              【题文】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8分)

              (1)依据图中所绘,请你描述北宋交通的情况。(4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叙述北宋东京的城市功能。(2分)
              (3)北宋汴京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分)
            • 9.
              【题文】当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西汉长安城平面图及北宋东京城布局图及城市景观

              材料二:《宋史河渠志》记载:“唯汴水横亘(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西汉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功能上的共同特征。(2分)
              (2)对照西汉长安城平面图,说明北宋东京城的重大变化。(3分)
              (3)产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 10.
              【题文】评价历史事件需要尊重史实,但往往也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下面是古人对某商鞅变法的评价:(8分)
              董仲舒说:“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宦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评价的分歧在那里?(3分)
              (2)两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2分)
              (3 )造成两人看法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