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2. “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
              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 3. 材料  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朝廷予以公布。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
              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
              二、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六、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七、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
                                                                 一据1908年《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 4. 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
              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河北定县翟城镇是1 900年以后有名的乡村改良示范点。望族改革者米鉴三乡试不中,遂不许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进而把儿子送往日本留学,自己则在家乡致力于通过教育改造地方社会。他认为,孔孟之道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修养,对实际管理强调不足而受到歪曲,于是重新阐述清代初期的某些批判。1902-1903年,米鉴三应知县之请,创正新式学校体系,着重民众识字和公民教育。在1 908年后宣传地方自治运动时,米家自然起了主导作用。翟城镇不久成为地方改良的有力样板,重点在于教育、社会习俗(禁吸鸦片、禁止缠足等)以及地方治安。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乡村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发展乡村的重要内容。20世纪3 0年代初期,蒋介石就认识到“农业之衰落尤为年来最惨痛之现象,甚至米面供给商借舶来,其将何以立国”;村建设运动由此兴起。短短几年,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如雨后春笋。据统计,这类团体到1934年增加到691个。其中官方团体占绝大多数;其余团体主要是知识分子组建,不少人是归国留学生,或是大学校长、教授和著名专家。其具体内
              容包括兴办乡村教育、卫生、医疗、娱乐,整治村容、道路,禁绝鸦片、赌博,破除迷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组建合作社。1931年4月实业部公布《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1934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等,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  
              一一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北定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
            • 6.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依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 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同时公布了《议院法要领》规定,议院对于违法官员只可指实弹劾,其用舍之权仍操之君上。此后,立宪派及一些省的督抚,要求迅速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清廷设立第一个“责任内阁”,规定内阁“辅弼皇帝担负责任”。在13个国务大臣中满族贵族8人,蒙古贵族1人,汉族官僚4人。其中,皇族又占6人,时人称它为“皇族内阁”。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命国务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革命党人力争由同盟会员任国务总理,袁世凯则要提名一直追随他的唐绍仪组阁,双方相持不下。后经调解采取折衷方法,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同时出任内阁总理。3月23日,袁世凯正式任命唐绍仪为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同盟会蔡元培等4位要员入阁,占了阁员中的半数,主管农林、教育、工商、司法、交通等“闲职”部门,袁世凯的亲信掌握了内务、陆军、海军等实权部门,财政用了立宪派熊希龄,外交为旧官僚陆徵祥,参谋本部由黎元洪兼。人们误将唐内阁称作“党人内阁”(指同盟会内阁)。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成员的产生方式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责任内阁人员构成与材料一不同的原因。
            • 8. 材料  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
            • 9. 材料一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是真诚的,那种指责宪政改革不真诚和拖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站不住脚的,只是代表了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激进的立宪派人士的意见……作为一场“传统内的改革”,清政府所认可的宪政概念含有维护过去的传统和王朝统治的企图,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权威“钦定”宪法和国会的王朝来说,维护自身权力的企图自然是其最本质的目的。
              --梅恩伯格《中国立宪政府的出现1905--1908》
              材料二  然而,当时中国立宪派士绅精荚们,为了仿效日本的“立宪”。却走到英国式的“民定立宪”模式上去了。这是一种分权化的、用宪法限制王朝政府权力的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清末激进立宪派士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立宪可以致国家于富强之途,要立宪,就要学英国,因为英国自下而上的民定宪政,才是货真价实的立宪。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廷与立宪派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5年宪政运动骤然高涨的直接原因及清末宪政改革的实施效果。
            • 10.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多年以来,对清未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阳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晕。(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1)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观点,其视角有何不同?
              材料三:当然,这三驾马车即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个政策机关了。(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表l
              1935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5月支持《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1937年7月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三权分立机制。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