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做题:本题有两个题目,请选择要做的一道题,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摘编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

              ——摘编自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莹(1785—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人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 

            • 2. 导致右侧德国版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普法战争的结果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雅尔塔会议的决议
              D.科尔公布“十点计划”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解除了武装并向协约国集团赔偿巨额战债,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激增,纳粹党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赛和约》的主张。美国的退出使凡尔赛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维护战后秩序的主要责任落在了英法肩上,两国由于战争消耗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在维护体系稳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摘编自宋晨《凡尔赛体系的缺失与纳粹德国的崛起》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道歉。……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与一战后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德国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在哪些方面?
            • 4.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 5.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 6.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材料四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4)材料四中的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 

              材料五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六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5)据材料六,你如何理解材料五的内容?

              (6)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与会国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一文中指出:如果协约国开会的期望都能够实现,尤其是法国的主张能实现,德国就将成为他们的奴隶,是永远没有翻身余地的,除非再用几年前的老办法。
                  材料二  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由拥护伟大的外国朋友,到反对帝国主义,其实不过一线之隔,但却埋下了众多难以诉说的后果。正如顾维钧对《巴黎和约》的评价:“这种决定无疑将……播下动乱的种子,对中国和世界和平都无益。”--《巴黎和会:国人屈辱与愤怒的导火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法国的主张”指的是什么?“几年前的老办法”是指哪种办法?
              (2)材料二中顾维钧说巴黎和会“将……播下动乱的种子”,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论证。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一战的责任:以美国国务卿兰辛为首的“战争责任与惩处战犯委员会”在《凡尔赛和约》中明确指出:“战争是德国及其盟国所预谋的。德国和它的盟国曾极力破坏协约国谋取和平的努力”,“以致酿成战争之后果,所受一切损失与损害,德国承认由德国及其各盟国承担”。
                  材料二  关于一战的影响:若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全球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战争责任的看法。
              (2)结合相关史实,指出“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