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
              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 3. 材料:进入21世纪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总趋势,但这种发展面临着挑战,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 法西斯恐怖势力,到处侵略扩张,并最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恐怖组织)严重破坏和平与发展,请举例说明。

              (2) 面对法西斯势利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的对策?1942年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二战后,针对20世纪上半期的动荡,国际社会为促进和平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各举一列说明。

            • 4.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本国度量衡与米制兼用,然而由于政局不稳等原因,新制实际上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与米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普遍通行于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今后,法定计量单位将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近代和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首先,它以日本1889年公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但对清廷不利的一些内容都被删除了,如《日本帝国宪法》中限制天皇权力的一些条款都不见了。其次,它把臣民权利和义务列在附录上,共9条,而君上大权却列在正文上,共14条。

                  武昌起义爆发后,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资政院(带有国会性质的机构)仅用三天就起草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采用美国虚君共和制模式,皇帝权力大大缩小,国会与责任内阁权力大为增强。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也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国会议员由国民公选,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国会有权弹劾总理,总理也有权一次性解散国会。

              ——整理由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积极作用。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摘编自《硝烟诺曼底》

              (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湖南省宪法》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省宪运动中联邦法律的典范,是近代湖南民主化实践,追求宪政的显著成就。
              第5条: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
              第39条规定:省长有谋叛、贿赂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时,得以议员总额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省长被弹劾时,须即退职,退职后,由检察厅提起公诉。
              第43条规定:对各选举区撤消其不信任的省议员资格有二种方法。一、由原选举区公民百分之一以上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二、由原选举区内之县议会、市议会、乡议会议员总额过半数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
              第47条规定: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由全省公民总投票决选,以得票最多数者为当选。
              第55条规定:省长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并规定省得设一万人以内之常备部队。
              第56条规定:省长发布命令和其它政务文书也须经省务院全体副署才能发生效力;
              第90条规定:省设高等审判厅为一省之最高审判机关,对于本省之民事、刑事、行政及其他一切诉讼之判决为最终之判决。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省宪法》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湖南省宪法》颁布的因素。(6分)

              46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5分)

              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6.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 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一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則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敗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请回答:

              (1) 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9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康熙和拿破仑实行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 7. 从世界视角看,有人把20世纪某段几乎连续的30年战乱与动荡,称作“大灾难时期”。这三十年应是   (    )

                 

              A.1900-1930
              B.1914-1945
              C.1919-1949
              D.1929-1959
            • 8. 材料一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约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 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载自新华网《战史今日12.1:开罗宣言发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等国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开罗宣言》公布的历史意义。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无事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代表说“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的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联合国建立背景。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有关联合国作用的评价,说明理由。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