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画家张漾兮在《华西日报》上发表的漫画,漫画下面的文字是:“希特勒最后的领土要求.”,以下选项关于此图表述正确的有(  )
              ①预示着希特勒将走向灭亡
              ②这是对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后的形势估计
              ③此时欧洲第二战场已经成功开辟
              ④此时德国的最后一次反攻已经宣告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 2.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蒋介石和他夫人宋美玲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材料二  1941年12月9日,继美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后,中国政府也发表公告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又发表公告对德国、意大利宣战。公告说:日本军阀以征服亚洲,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也。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主席 林 森
              (2)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什么重要历史事件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公告中强调的什么?为什么?
              材料三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了一项结束战争的诏书,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这句话的理解。
            • 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
            • 5.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说道:“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这段内容的错误在于(  )
              ①抹杀了战争的实质      ②推卸战争的责任
              ③模糊概念,否认对中国的侵略      ④“终战”表明日本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投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旧金山和约》规定,“将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其他工作上的服务,供各该盟国利用,作为协助各该国修复其所损害的费用。”吉田茂内阁外相说:“赔偿,应该作为政治问题来解决。”1954年,日缅签订协议,日本在10年内向缅甸提供价值相当于2亿美元的实物和劳役赔偿,每年提供500万美元的经济协作,同时规定在日缅共同经营的实业里,日本要持股40%,日缅实现了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1956年5月,日菲赔偿协议签订,日本拟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形式在20年内向菲律宾支付2.5亿美元的民间借款,是年7月23日,日菲赔偿协议生效时,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苏哈托执政时期,日本对印尼援助总额为32250万美元,其中包括贷款和赠款250万美元,印尼对华关系逆转,掀起迫害华侨和反共高潮。日本的机械、化肥、化学品等工艺品涌入印尼,日本资本侵入印尼的农业、石油、渔业和制造业各个部门。日本所需的燃料和矿物性原料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锡及锡合金占同类资源进口的96%,天然橡胶为98%.日本首相岸信介说:“日本是亚洲的日本……作为其代表去和美国握手,就会给日本增添光彩,也会给整个亚洲增添光彩。”
              摘自《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影响。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始建于196dV年8月13日。后经过多次改建0 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0 1990年10月3日两德重新统一后,联邦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93年眷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以纪念现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新柏林墙只有70米,但体现原貌,岗亭、“死亡地带”、铁丝网等一应俱全。
              (1)据材料概括苏联修建“柏林墙”的目的。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 10.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用史实说明产生的影响。
              (2)指出据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述其历史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