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 2. 《开罗宣言》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中国社科院等许多团体举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立了对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材料二:  《宣言》原文: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
                  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政府中的右翼势力的公然纵容,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因此,  《开罗宣言》在日本各界遭受刻意冷落,甚至狡辩《开罗宣言》无非就是三个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宣言,不能等同于国际法。还有日本右翼学者一再声称,日本并未在《开罗宣言》上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
              (1)“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群岛”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
              (2)结合材料,批驳日本右翼的言行。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2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东京审判)的正确性提出质疑。他称,“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猛烈批评。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
              总表:
              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
              苏联2680万3300万6000万
              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
              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
              波兰630万100万730万
              日本290万400万690万
              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
              美国38万150万190万
              英国40万120万160万
              意大利20万50万70万
              (1)据材料一,指出安倍质疑东京审判的理由是什么?他认为合理“裁决”应该是怎样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合法性。简要分析60多年来,日本一直在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 4. 材料一:漫画《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宪章》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中两只大手为什么能够紧握在一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宪章》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 5.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6. 勿忘历史
              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    2013年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中日在钓鱼岛问题时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你又是如何认识日本战败的原因。
              (2)简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尊重历史”的历史依据。
            • 7. 材料  对于日本战敗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 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 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 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 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曰 本一步步引向失敗,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 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一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 美国人一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
              (2)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你是怎样认识的?
            • 8.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 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 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 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 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 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 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 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 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 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 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 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 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 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 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 9.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 10. 2012年2月1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是1784年2月22日,由几个美国商人合资购置的一艘载重360吨的木质帆船,装满大量纯正的美国货,从纽约启航,驶向东方一个名叫广州的遥远口岸。在这艘帆船上,用英文标注着“中国皇后号”。……“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划出了第一道水线,建立起东西方最古老与最年轻的两个大国之间的直接联系,开启了中美贸易的先河。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2009年11月19日
              (1)材料一中“中国皇后号”到广州后,须受到什么机构的管理?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战时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
              数额25202550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数额261004953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周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两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部分两方人对中国崛起持什么心态?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