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说明(  )
              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
              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
              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
              --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蛮?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不能也……故有国斯有法,无法斯无国。故言治国而欲废法者,非直迂于事理,亦势之必不可得致者也。
              --梁启超
                  材料二  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今日办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有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中山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材料一梁启超的思想相比,其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 4.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