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8分)
              (2)材料二中的“租让制”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形式?与此同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还实行了哪些重大措施?(4分)
              (3)材料三中的“经济体制”全称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邓小平和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相同认识和品质。(7分)
            • 2.
              2009年处在金融危机中的日本,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很走俏,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B.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D.提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 3.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 4.
              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叉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9分)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6分)
            •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严重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使国民党区域被压迫而趋破产的民族资本家乐于利用解放区原料、市场、劳动力和政府扶助等条件,而移置其资金机器到我们区域来开办各种企业,繁荣解放区的经济。
              在有利于发展和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外资可以独办某些企业,约定一定年限(十年至多二十年)由政府收回;也可以合股经营,按股分利。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
              ——1946年5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分析其国内政治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6分)
            • 7.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   )
              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D.《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8.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毛泽东时写道:他“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每一个细胞的健康,阻碍中国现代化”。以下是对黄仁宇这一些观点的解读中,不恰当的是(   )
              A.毛泽东改变了农村旧制度
              B.毛泽东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
              C.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D.毛泽东搞人民公社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 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1)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何认识?(10分)
            • 10.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