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 l772年)台海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海事宜称:“津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 据统计,台海归统时约有人口 20 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 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风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 36 人、训导 23 人,台清县儒学教谕 36人、训导 25 人,风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 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海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照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六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1968年,遇刺身亡。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