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3. 材料一  武则天生平要略
              十四岁入宫被封为五等“才人”,侍奉唐太宗,太宗晚年她与太子李治有染。太宗死后出居感业寺,高宗李治命其蓄发还朝,由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亲杀生女,嫁祸王皇后、萧淑妃,
              坐上皇后宝座,先后毒杀亲生子李弘、李贤,将李显、李旦立帝又废。后由于高宗头病,她便成为事实上的决策者。公元690年,终于登上九五之尊。她在佐政和亲政期间发展科举制度;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打击西突厥反唐势力,设北庭都护府;设铜匦,用酷刑,兴冤狱,溢杀无辜;大肆佞佛,广建佛寺;在宫中广罝面首(男宠).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将其赶下宝座。
              材料二 无字碑
              武則天死后,和高宗李治合葬于陕西乾故,并留下一块“无字碑”。对此,后人多有议论,莫衷-是,其原因大概有:一、德高望重,无法可书;二、自知罪孽深重,无颜为自己立传;三、一生常做惊人之举,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四、与李唐王朝的矛盾及与中宗李旦的恩怨
              怨,无意为其立传。
              --以上材料源自新旧《唐书》和黄进华《皇权悲剧》(1)结合材料史实对武则给予以评价。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标准是什么?
            • 4.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据材料二,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 6. 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 7.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历史争鸣•回顾戊戌》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期间,政令频出。其中政治方面主要有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军事改革措施包括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等。为此,光绪皇帝屡颁严旨,诏令各官署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然而除湖南之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塞责,并不实行。--《戊戌变法的再探讨》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四,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