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4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4分)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3分);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2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3)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图三 天津滨海新区外滩

              (5)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时期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及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清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的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什么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 5.
              【题文】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