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摘自任文使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