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30分)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这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之上的奇迹。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20岁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据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一集《水润天府》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二   介石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向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自此主张发表后,全国各界不分党派,一致响应。而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今春红军东渡黄河,欲赴冀察前线.先生则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愿国防力量之无谓牺牲,率师西渡,别求抗日途径,一面发表宣言,促先生之觉悟。数月来绥东情势益危,吾人方谓先生将翻然变计,派遣大军实行抗战。

              ——据毛泽东在1936年12月1日率领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的信

              (2)毛泽东在信中提出怎样的主张和理由?(6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不久后促使蒋介石“翻然变计”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4分)

              材料三    重庆沙坪坝区征地办公室普通干部丁萌,虽然位居“贪榜”之“苍蝇”级别,但有项单项桂冠引人注目——“最时尚贪官”,他居然很“萌”地给提审他的女检察官“上课”说:“我的西装没有1万元以下的……你是女的,穿的皮鞋都没有我尖,皮鞋要经常保养,买支几百块的滋润霜擦一下嘛。”丁萌也算没吹牛,办案人员在他家中搜出了一线品牌的皮鞋200双和顶级品牌西服100多套。

              ——据2014年10月31 日《新民周刊》

              (3)材斜三反映了我国当今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4)综合上述分析,我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应在哪些方面努力?(8分)

               

            • 2.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摘自浙江在线

              (1)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2分)

              材料二 “宁波帮”的形成,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42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宁波的商业贸易、金融事业也随之兴起。

              ——吴克强《饮誉四海宁波帮》

              (2)宁波在近代的开放中为浙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哪一条约促成了宁波的开放?(1分)

              材料三  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3分)

              材料四  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中国经济网

              (4)1978-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1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五 在中英签订《联合声明》……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和邓小平及撤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浙江商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浙江商人的哪些精神?(3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吏、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                                 ——《礼记·王制》

              材料二是月(十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期情。

              ——《吕氏春秋·孟冬》

              材料三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凡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划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钳而匿名逃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株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当时手工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4)材料四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 4.

              阅读以下材料:(12分)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2分)

              ⑵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4分)

              ⑶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分)

              ⑷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4分)

               

            • 5.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唐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但南宋以后却让位于江南。经济重心的转变曾经引起了中国文明的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历史上在西汉后江南地区有三次开发,请说出三次开发的分别是哪三次? (3分)

              (2)根据所学,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试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6.

              (26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阶段

              时期

              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

              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到十八世纪中期

              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

              初步形成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晚期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最终形成

              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当今全球化

              二战后

              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

              ――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

              材料三    (2013年9月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其中提出:)

              “ 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用于外销的最重要的商品名称。根据材料一信息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特色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的?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该阶段又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1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所希望的“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6分)

               

            • 7.

              (26分)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8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6分)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

               

            • 8.

              (30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勃起。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14分)

               

            • 9.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 10.

              (36分)饮食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盐自古被称为“食肴之将”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为适应诸侯争霸需要,致力于富国强兵,规定盐资源属国家所有,民制之盐须交官府尽数收购,由官府运销。

              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百姓自由开采售卖食盐,官府从中征税。

              汉武帝时期鉴于诸侯王国以经营盐业自富,盐商富累巨万,改为产、运、销完全官营,于是国库充实,民不益(增加)赋而天下用饶。

              隋朝和唐朝初期,实行轻徭薄赋,通盐池、盐井之利与百姓共之,既不行官卖,又免征盐税。

              唐朝后期因安史之乱,财政陷入困境,对盐业进行改革,政府统一收购盐,就地在盐场征税后批发给盐商,任其自由销售。

              明朝实行纲运法,官府指定少数资本雄厚的商人,在向官府交纳盐款后,拥有收购和销售的特许专营权力。这对后来徽商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清朝为打破徽商对盐业的垄断局面,于1832年实行“票盐制”,规定无论什么人,只要按章纳税,即可领票(经营食盐的凭证)经营。

              (1)请阅读上表,对盐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类(写标号)并说明理由。并概括影响盐业政策变化的因素。(12分)

              意大利从14世纪开始,(宴会上出现了)主菜和甜点之间的中间菜。宾客们利用上菜的间隔,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同时品尝菜单上没有的菜,这使得厨师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让宾客惊呼的一道风景。中间菜以量大和品种丰富著称,中间菜还把食品和不能吃的装饰混搭在一起,装饰是画家和雕刻家精心创作。有一些中间菜成为完全人为的场景设计,需要艺术家的本事和演员的配合。在著名的“锦鸡福宴”上,中间菜就是一出神秘剧,有演出和对话,取材伊阿宋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而教会对中间菜一直持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大吃大喝和亚当夏娃的罪孽有关,并批评不该采用异教徒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中间菜是文艺复兴这段“插曲”的前奏。

              ——摘自《权力的餐桌》

              (2)概括中间菜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中间菜是文艺复兴的前奏”这一观点的理解。(12分)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地出现了西餐馆,但是连“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中国人都对其评价不高。国人认为西餐腥膻生冷,还有“野蛮之风”。郭嵩焘出使英国,曾携夫人“仿行西礼,宴请英国绅商士女”,国内攻击他“令内眷入席陪宴,有失体统”。到民国初年, 吃西餐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虽吃不惯却仍对其感兴趣, 这与中餐馆存在的问题有关……西餐让中国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1916年徐珂所著)对此有详细描绘:“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西俗先致颂词,而后主客碰杯起饮,我国颇少),客亦起执杯……进点后,可饮咖啡,食果物,吸烟(有妇女在席则不可)”。据说清华大学校长还对出国前的留美学生进行吃饭培训,包括如何保持优雅和安静。与此同时,一种既能像西餐一样显示格调和品味,又不违背华人口味的餐馆应运而生,其中以上海锦江川菜馆最为著名。

              ——摘自《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3)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