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

              (3)材料三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什么?(2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 2.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三  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 3.

              (28分)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13分)

               

            • 4.

              (26分)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6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2分)为什么?(4分)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8分)

               

            • 5.
              【题文】阅读下例材料:
              材料一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2)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
              (3)材料三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什么?(2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 7.

              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济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责商;欲民用不困,责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变,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述“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前夜’”在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现。(4分)

              (4)以材料三中提出的近代化视角,归纳我国在20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期间取得的近代化成就。(4分)

               

            • 8.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5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4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4分)

               

            • 9.
              【题文】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济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责商;欲民用不困,责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变,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述“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前夜’”在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现。(4分)
              (4)以材料三中提出的近代化视角,归纳我国在20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期间取得的近代化成就。(4分)
            • 10.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
              (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
              (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
              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l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时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