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了‘微澜’”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发展
            • 4.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5.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6. 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7. 明朝的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放松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D、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 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商业城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商业中心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飧其利。
              ——(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2)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上交通网。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时期人们通过什么途径沟通江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人们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沟通江河的技术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蜀志》

              (3)结合上述材料,简析战国时期的水上交通网可能起到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张籍的《贾客东》“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     ]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文化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