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盛世外交

              问题:
              (1)唐和清乾隆时期,西欧分别处于怎样的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从唐到清,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怎样的逆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 (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并提取历史信息

              图1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它有哪些显著特点?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新现象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钧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互动百科·瓷器》

              材料二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
              ——《中国陶瓷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餐具一口气连夺三块国际金牌,艺术瓷厂的“福寿牌”粉彩瓷远销120多个国家,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获莱比锡国际金奖,“彩虹釉”获第39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发明奖……民营瓷厂如雨后春笋,所有产品千姿百态,五彩纷呈,古老的瓷都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新景象。
              ——《话说景德镇》

              材料四 2010年11月11日,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被中国富商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拍得。有英国记者感叹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金融时报》记者史提夫文森撰文,“回顾上世纪中国,你就能明白为何中国人如此热衷于重建他们的历史。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学者把瓷器定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其中“各种社会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认识“瓷器爱国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的国际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前进,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多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