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  )
              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
              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 2. 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D.清朝
            •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材料四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三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两则材料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对外政策?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4. 盛世外交

              问题:
              (1)唐和清乾隆时期,西欧分别处于怎样的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从唐到清,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怎样的逆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

              A.英国有武力侵略中国的企图           
              B.英国的军事武器并不先进
              C.中国封建统治者自大的心态           
              D.福康安对西洋武器非常熟

          • 6.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7. 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之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制
            B.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
            C.遭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 8. 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不许出番”。出现该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阻断沿海不法奸商与日寇勾结
            B.明代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入侵
            D.“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 9.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的国际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