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侧度
            • 2.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3.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相分思想,而董仲舒则强调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差别反映了西汉时期(  )
              A.政治需求影响学术思潮
              B.文化专制遏制思想进步
              C.思想主张推动社会发展
              D.社会进步丰富思想内涵
            • 4. 义利之辨
              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1)根据材料,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2)从孔子到朱熹,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内容。
              发展阶段特点地位
              孔孟之道理想化色彩A    
              B    宗教化、经学化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C    官方哲学
            • 5. 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于丹论语心得》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朱子语录》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有何积极影响?
              (3)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黄宗羲属于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 6.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儒家文明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主流文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文明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明禀赋和文明优势。
              问题:
              (1)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以下对孔子生卒年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B.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到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C.公元前五世纪晚期到公元前四世纪初期    D.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五世纪初期
              (2)从先秦到宋代,儒学的演变过程中,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用相关史实加以叙述。
              (3)近代以前,儒家文化经历多次内部与外部文化的冲击。概括儒学经历哪些内外文化的冲击?
            • 7. 中国蒙童教材起源甚早,有接续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教化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纂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天文地理,到诸子百家,内容广泛。其中讲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秋间蟋蟀甚多,捕其雄者,置于陶器,彼此相斗,胜则瞿然而名,似得意状。噫!优胜劣汰,蟋蟀不免,况人乎!
              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
              牛马挽车而行,朝夕不休,少迟,痛鞭之。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
              雀在田中觅食,网获其一,置于笼中,不食而死。夫雀飞天空,上下可以自由,为人所获,不自由,毋宁死矣。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字经》主要代表的思想学派和长期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本教科书宣传的主要进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
            • 8. 学者LA•贝克在《东方哲学简史》中谈到“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塑造出来的。一个中国人,不管他是佛教徒还是道教徒,他首先一定是个儒家信徒”。作者认为(  )
              A.儒家学说是宗教学说
              B.儒家学说的影响深远
              C.儒家学说更加深刻
              D.三教合流是必然趋势
            • 9. 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  )
              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
              B.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C.持续传承的文化结构
              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
            • 10. 魏晋以来中国的许多宗族有严格的家规、家教和家训,如唐代《柳氏家法》劝诫族人:“夫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门高则自骄,族盛泽人窥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人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上述家训和家法(  )
              A.利于培养子弟自强自重的精神品质
              B.严重束缚了宗族成员的思想
              C.成为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名望的根源
              D.高度重视宗族内的伦理规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