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2.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4.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

              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侧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

              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 5.

               《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

              子,尊其术”。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朝国力的强大
              B.汉武帝的个人爱好七彩教育网
              C.太后景帝的去世
              D.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学
            • 6.

               2008年残奥会会徽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天人感应”的是

              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舒
            • 7.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8.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

              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

              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 10.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