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写楷书书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
            • 2.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唐末的长安
              D.北宋的东京
            • 3.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14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3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