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 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2: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指哪几种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出中国历史上五位著名的书法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2的图片本身,可获取哪三种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理论精髓。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并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宇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2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中国印本身含有三种历史信息,其中一种体现为中国的篆刻艺术,请分析另外两种分别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琊台刻石》

              材料二 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评张旭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思考政治是如何影响书法的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时代精神与书法风格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日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话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