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行的特种纪念币。币面中的人们劳作的目的是为了(  )
              A.抗击秦国
              B.抵御匈奴
              C.遏制鲜卑
              D.反击突厥
            • 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 3.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B.其他的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其定了物质基础
            • 4. 下列史实中对中国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有(  )
              ①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    
              ②1684年设立台湾府
              ③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     
              ④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 5. 如图是秦朝疆域图。从该地图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秦已经统一六国,疆域空前广阔
              B.秦朝定都咸阳,中原地区是其统治中心
              C.“郡”“国”并存,建立中央集权
              D.秦长城是在连接六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
            • 6.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凯末尔曾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 7. 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春秋、元朝
              B.秦朝、清朝
              C.西汉、清朝
              D.秦朝、明朝
            • 8. 秦汉的国家祭祀分布地点广泛。自汉宣帝朝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逐渐向首都收拢的局面,至王莽所构建的元始仪,这一过程终于得以完成。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使各地联系不断加强
              B.汉代儒学的影响
              C.统一帝国国家行政制度趋于成熟
              D.皇帝的个人喜好
            • 9. 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转型
              B.封建大一统
              C.文化大发展
              D.民族大融合
            • 10.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制度的建立、异族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