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面看来,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大致了解了上下三千年来教育的概况和“考试”取士的情形,无论我们的先圣先贤、诸子百家的名言,关于教育与学问的教诫,作过如何庄严神圣的定论,但教育的理想与一般社会对教育的“暗盘”思想,毕竟存在一段很大的距离。……尤其在古代轻视工商业的观念之下,当然就会产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看法了!……读书读到后来,所有经、史、子、集,也成剩余的物质,只有“八股”的制义文章,才是生活的宝典。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材料三  (如今)知识的普及,使得一切学问的真正精神垮了,尤其是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的精义所在,几乎是完全陷入贫病不堪救药的境地。不但如此,我们……虽然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而换旧更新,可是我们教育的“暗盘”思想,依然落在二千多年来的一贯观念之中,只不过把以往“读书作官”、“光耀门楣”的思想,稍微变了一点方向,转向于求学就可以赚钱发财的观念而已。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道家思想文化在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各有何不同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的“‘考试’取士”是指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3)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当时的教育与古代教育本质的认识。作者的理想教育是什么?(4分)

               

               

               

               

               

              (4)联系材料,你认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4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3分)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据此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 3.

               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久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同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郡、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定。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后之人君,认为天下利害之权皆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私利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然,是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为什么承隋制设三省之长为宰相职?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如何行政?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明朝中央机构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中央官僚机构重大改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三黄宗羲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在那时能够出现这样的思想?

                 

            • 5.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制度不断得到创新,这些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请回答:

              ⑴.秦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西汉初期有哪些新发展?

              ⑵.唐朝兵制经历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简析其转变的原因及募兵制的利弊。

              ⑶.元代对我国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⑷.上述制度变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

               

            • 6.

               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史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统一,期间也穿插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回答:

              ⑴.有人把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演变的轨迹总结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一种说法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⑵.造成分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

                                                                     

                                                                     

                                                                     

                                                                      

              ⑶.三次大统一的共同条件是什么?

                                                                     

                                                                     

                                                                     

                                                                     

                                                                      

                                                                     

                                                                     

                                                                     

                                                                      

                                                                     

              ⑷.你怎样看待统一与分裂的关系?

                                                                      

              ⑸.目前台湾少数人企图搞“台独”,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得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有的)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初年皇帝的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初年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⑶.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⑷.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朝初年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 8.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示意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三个朝代的行政制度?(3分)依据三幅示意图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简称“师臣”)、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简称“仓臣”)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是安抚使有用武人的。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4分)

               

               

               

               

               

               

                  材料三:人类文明每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专制集权到民主共和制,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

              ——马奇《民主共和——曲折的进步之路》

                 (3)概括材料三中所说的“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包含哪些重要的理论和主张?(2分)如何理解“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的含义?(3分)

               

               

               

               

               

                  材料四: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2分)

               

               

               

               

               

            • 9.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 材料三、材料四均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