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山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监察是丞相的一项重要权力
              B.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C.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权
              D.对监察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 2.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B.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 3.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 4.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动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潜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在美国,新闻谋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表》
                  材料二 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
              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三 门下省是中央中枢决策机构之一,处于枢纽地位,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赵士祥《论隋唐“三省六部制”》
                  材料四 18世纪70-80年代,美国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提出了双重分权学说。
              ……即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由此把分权制的国家政体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防止中央政府走向专制。这种把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三大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有机结合的分权,称为双重分权。
              -王寿林《分权制衡理论评析》
              (1)据材料一,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双重分权学说提出的背景,并指出其在1787年宪法的具具体体现。
              (4)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类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 6. 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为官和施政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7.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 8.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 9. 《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凡有政事悖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以下对这一记载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法律的权威
              B.严厉处罚犯罪的地方官员
              C.加强中央集权
              D.从严惩处犯罪的监察官员
            • 10. 历史部分
              材料一  刺史没有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考察吏治,监督豪强。其职级仅为六百石官,秩位虽不高,但是出巡时却代表朝廷。东汉时,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灵帝中平五年(188), 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
              --整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论述》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刺史的职责。后来刺史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第一条  第一项  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  第一项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  第一项  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第六条  第二项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州宪法和法律不得与之抵触。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宪法体现的进步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它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三  1913年3月,宋教仁敏锐地指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
              --《宋教仁集》下册
              (3)材料三中的“革命之事”指哪一历史事件?“良政治之建设未尝有也”指什么?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进行过哪些努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