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2.

              参加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够收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 3.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911年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民主政府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多数人绝对主权,一个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制少数群体。正如有绝对权力的个体会滥用他的权力,有绝对权力的多数群体亦会如此。鉴于公民的平等状态,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的压迫形式会在民主国家中出现……”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 。

              1787年5月,当来自12个州的55个代表来到费城开始为新生的美国制宪时,他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需要一个世袭君主制,因为不受约束的君权是暴政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共识是“美国需要一个民主制”。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其中很多人看来,纯粹的民主制也可能是暴政的一种;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托克维尔担忧,美国的民主会出现“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50字左右。)(10分)

               

            • 5.

              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一个国家:“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体现了该国

              A.摆脱了邦联制的松散,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结束了封建专制政权,逐步实现了议会制民主
              C.由分裂走向统一,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D.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 6.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

              A.两院制议会
              B.总统制共和制
              C.三权分立
              D.联邦制
            • 7.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

              A.主权在民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 8.

              美韩军演引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为了加强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奥巴马准备派可携带核弹头的B-52战略轰炸机入韩参加军演。朝方强硬表态:只要B-52出现在半岛上空,朝鲜将立即反击,半岛局势空前紧张。2013年3月,奥巴马召集主要内阁成员就是否派B-52入韩军演一事商议,假如内阁成员多数反对,你认为结果会是

              A.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奥巴马被迫放弃这一决定
              B.奥巴马设法说服内阁成员同意自己的提议
              C.奥巴马有权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
              D.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提交国会讨论通过
            • 9.

              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不断地进行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国力蒸蒸日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强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不是“1个”国家,而是13个“半国家”的联合体,即“邦联”。她是由这些各自独立的“半国家”通过契约联合起来的。……它当然也没有什么“全国政府”或“中央政府”,只有一个从根本就没有立法权的“大陆会议”演变而来的“邦联议会”,其实仍然不过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个议会是没有什么权威的,大体上是有事就坐在一起开会,开完各自回家。议会的决议,各邦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

              ——摘自易中天《艰难的一跃》     

              材料二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

              ——《基辛格回忆录》

              材料四 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务卿贝克就声称: “苏联的崩溃为美国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1999年,克林顿在阐述21世纪外交政策时更武断地说: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是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能力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建国之初的不利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是如何进行制度调整的?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调整?(3分)

              (2)材料二中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哪两件大事?这次行动在经济领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3分)

              (3)同是政策调整,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实施领域上有何不同?(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实质。(2分)

               

            • 10.

              (14分)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材料一    欧洲移民表

               

              (1)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