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格拉底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有关苏格拉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B.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 2.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结合这段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

              A.呼应了希腊社会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现实
              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
              C.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使人的自我意识从原始宗教的统治下觉醒过来
            • 3.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 4.

              (13分)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3分)

               

            • 5.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 6.

              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 7.

              苏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据此,苏格拉底认为

              A.美德和人性两者不可兼而有之
              B.追求理性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C.道德感化是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
              D.美德是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 8.

              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该观点最可能出自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 9.

              “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法。”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B.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
              C.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教育
              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 10.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