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

              (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8分)

               

              材料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8分)

               

            • 3.

              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l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 4.

              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国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I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A.自然科学发展
              B.两极格局形成
              C.国际军备竞赛
              D.科研成果应用
            • 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 6.

              战争给美国人留下的一系列痛苦图景和记忆长期困扰着他们:毁灭性的轰炸……可怖的战斗场景,被揭露出来的美露军队犯下的暴行……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全国学生总罢课,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对此在技术上的合理解释是

              A.网络技术发展加快信息传播
              B.电视普及使人们获褥更多战争信息
              C.美网报刊歪曲事实报道战况
              D.新一代的年轻人性格叛逆思想激进
            • 7.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 8. “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来势迅猛,新的发明创造一浪高过一浪,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时刻拍打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堤岸,迫使我们必须寻找应对之策。
              (1)较之前两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科技革命的三个主要领域里,美国、苏联(俄罗斯)、中国各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