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2005年4月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场景。以下有关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没有完成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 2.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某些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他们是
              ①伏尔泰②孟德斯鸠③卢梭④狄德罗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 3.
              同盟会纲领中,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 4.
              近代报刊传媒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下列报刊传媒中最能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斗争要求的是( )
               
              A                  B                        C                   D
            • 5.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 6.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中,其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日本式一美国式一俄国式B.日本式一俄国式一美国式
              C.美国式一日本式一俄国式D.美国式一俄国式一日本式
            • 8.
              “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 9.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这里的“良政治"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
              C.责任内阁制D.三权分立体制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一次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3分)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这一变化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2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