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派遣矿监税使是神宗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对全国的公开盘剥,狂征暴敛上来的矿税,基本填入了神宗的内库和少数宦官、权贵的私囊,而国家财政凋敝如常。矿税的征收不是在开采营利后抽取,而是随便地指认矿藏,随即就地征税……终于引发了明中叶后频繁出现的城市市民抗争,主要是在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中,市民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自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斗争。所谓市民,主要是指包括雇佣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以及城市贫民在内的城市的下层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如湖口、临清、武汉、苏州、景德镇、福州、陕西、云南、辽东等许多城市或地区发生过激烈的民变。坚持“天下为公”理想的东林党官员同情和支持市民运动,因此二者在政治上形成犄角之势。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市民抗争”兴起的时代背景,指出明代“市民抗争”的特点。
              材料二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了除官之外的农民、工人、商人、学生、“盐枭”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没有统一的旗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与革命相比,民变的矛头指向官府,是下层群众自发性的反抗行为,革命则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主政体为目标的自觉行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谋求自身的发展。如保路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二指出晩清最后十年“民变”呈现出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因素。
            • 2.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等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运动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有人说“它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请以《南京条约》为例说明它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列举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个革命纲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新”在哪里?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即半殖民地国家。但是,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牛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中国近代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胡绳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5. 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抵达基隆后,时法人毁我炮台殆尽,我军全恃肉搏。铭传每当阵一呼,将士皆奋跃致死。法人既三犯沪尾不得志,自此不敢轻试。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日台湾;县三,日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薤(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仗田亩,茶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穴山梁水,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台防益固。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o铭传喟然叹息曰:“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为治理台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治台政策。
            • 7.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问题
              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战争名称时间(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C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B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D
              A1900--1901英、德、法、俄、美、日、
              意、奥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对应表1中的代号写出相关内容。并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1设计一个恰当的标题。
                  材料二
              表2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
              太平洋
              37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
              师团
              37个
              师团
              15个
              师团
              111万
              多人
              不到10.9
              万人
              材料三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材料四                         表3  中、美、英二战中损失统计
              中国美国英国
              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
              3500万人1000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
              (2)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举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的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二、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9.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1)读图,比较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共计
              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
              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2)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中国为旧落后的化身,认为中国社已经丧失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实际上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发展。
              福兰阁(1863-1946  德国汉学家)认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直都停滞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非常陈旧的而是继续发展,“问题是我们要发现它,并且证明它”。福兰阁把中国文化圈比喻成宇宙中的一个巨大星团,它对于渺小的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好像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实际上它是一直不停地运动着。
              --摘编自黄怡容的《福兰阁的中国史观述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四期)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