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军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
              (2)材料二中,蒋廷黻是如何评价“拳匪运动”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指出其确定的依据。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
            • 2.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摘录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3、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4、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身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 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国民党以“清党”、“分共”的方式匆忙给短暂的两党合作蜜月画上句号,致使中共与共产主义运动濒临灭亡的境地。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共“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幸、左宗裳领导的自《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 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教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晴其祸 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 民报 >发刊詞>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现作为现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现的破产》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廣,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椐。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第一个和第二个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内容与目的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材料一中的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 4.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
              (3)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4)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 5.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 6. 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7.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怎样?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 8.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离台诗》(1895年)
              材料二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诗中“宰相有权能割地”的“割地”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要影响?
              (2)材料二诗中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远征”有一件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哪一事件?
              (4)材料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材料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 1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图1)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图2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奂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蜕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3)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向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