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五   中、美、英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割让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归还于中华民国。  

              ——1943年《开罗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关条约》的有关内容及其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5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4)指出材料五的主要历史意义。(2分)

               

            • 2.

              (25分)阅读下列《全球通史》中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这就说明了伊比利亚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的新帝国。它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有数十年西班牙的工业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156O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屈尊的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前后)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得以扩张(8分)及其在16世纪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并予以简要评析。(11分)

               

            • 3.

              (36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7分)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3分)

              (3)材料三反映蒋介合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10分)

              (4)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6分)

               

            • 4.

              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B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C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         要搞大农业,首先要把富农小的庄园消灭掉,发展集体农庄;要搞大农业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            用强制手段、行政命令,在农村调整阶级关系,实现农业集体化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4分)

               

            • 6.

              (12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2分)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 7.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14分):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哪一年?

              (2)诗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什么?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役?结果怎样?

               

            • 8.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国蓬勃展开。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终于成为了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文件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材料三显示,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腾飞。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时晚清中国有何影响?

               

            • 9.
              【题文】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3分)

              请回答:
              (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图②的发言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指出图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2分)简要说明此次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2分)
              (3)图③乔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1分)图④所反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以上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分)有何感想?(1分)
            • 10. 【题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