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4分)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4分)

              (2)材料二说明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4分)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不包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概括日军侵华暴行。(2分)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2分)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2分)

              材料三: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3)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8分)

               

            • 4.

              (16分)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国民党爱国军官.请用一句话概括将它们归为一类的理由是什么?(2分)

              (2)根据这一理由,请你分别简单介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6分)

              (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你能说出造成割台湾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吗?(2分)这个条约还强迫中国开放了哪些地方为通商口岸

              (4分)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租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消灭敌人

              损失

              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日军

              伪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

              人民军队的发展

              解放人口

              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

              130多万人

              118万人

              3500万人

              5620亿美元

              130多万人

              1亿多人

              104万平方千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分)在近代前期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中国

              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2分)(列举两例)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3分)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1分)

              (3)材料五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1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读shāng,未成年就死去)。”

              材料三: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请回答:

              (1)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不同的结局对台湾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2)材料二中,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4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分)他指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3分)

              (4)材料四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4分)

               

            • 7.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8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6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 8.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顶当年守城的国民党29军士兵的铁盔(下图)。铁盔是在1987年重修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盔身斑斑锈迹。盔顶正中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小孔,从孔形来看,极像是被子弹击穿的。

              ——摘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史实?(4分)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标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2)请你修改材料二中“消息”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四     日本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

              ——摘自2014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4)根据以上材料,请谈谈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6分)

               

            • 9.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 10.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一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埘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