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 2. 如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人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收入来源1850年前19世纪90年代早期20世纪初
              地税、贡粮303233
              外贸关税42339
              捐纳功名及官职454
              其他收入累计5.62827
              总计43.688103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 3.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4.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 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作者要说明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6. 如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 7.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建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1895年后至清末的十几年间,中外官商陆续修建了多务铁路,出现了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11年全国已有铁路近万公里。
              一一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甲午战后,兴修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成为清政府的国策要政。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下……借洋债成为卢汉铁路的主要用款来源。……尽管该合同在路权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卢汉铁路的兴建利大于弊。
              一-白寿彝:《中国交通史》,p181-18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借洋债”修建卢汉铁路“利”与“弊”。
              (3)过去史学界在对待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方式上,一向批判官办,肯定商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8. 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C.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9. 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是370千米,三年之后,中国铁路发展到650千米,到20世纪初期,铁路建设里程为
              9292千米,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清政府摆脱了旧有的观念
              C.民间筑路风起云涌
              D.清末“新政”成就突出
            • 10.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时代的政治局势和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治国》)
              [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②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⑤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⑥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则国危矣。(《潜夫论》)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材料中划线部分选出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叙述。(写出相应的序号。)    
              (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原因?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如列出三类以上的条款,阅卷时只取前三个)
              不平等条约条款影  响
              战争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l
              2
              3
              (4)图反映了德意志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与德意志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