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 2.

              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①马车 ②人力车③自行车 ④电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5.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 6.

              2012年年末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杭州进入地铁时代,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外来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比较迟缓

              ③中国近代造船业发端于辛亥革命

              ④牵引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化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 7.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考查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的“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而来访问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治下的英国的外国人,发现自1821年第一艘轮船在多佛尔和加来之间开始航行以来,行旅往来已经舒适得多了。“即令遇到逆风,”只要风力不太强的话,渡海现在只需要三、四小时。……  ——《现代英国经济史》                           

              请回答:

              (1)列举“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2例。(2分)

              (2)在“德国人”眼里,当时的英国是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请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作出解释。(5分)

              材料二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四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五 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请回答:

              (3)依据材料二,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3分)

              (4)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分)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6分)

               

            • 9.

              铁路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1876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1881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 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1895到1911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朱荫贵《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4分)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6分)

               

            • 10.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