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
              材料二  康有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各属于那一派别? 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4)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 2. 工业文明的崛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千年不遇之变局”,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道光十八年,……棉布计银万有二千四百万两,棉线计银二千七百六十万两,……一年运出之货价银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万有余两。……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又造轣辘路,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虞船货之存失不定,则有约人担保之,如担保一船二万银,则预出银八百员;船不幸沉沦,则保人给偿船主银二万两。
              --魏源《海国图志•卷五十一•英吉利国广述上》1842年
              (1)归纳材料一的重要历史信息。作者介绍这些信息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王朝中兴”的部分措施。
              1861年,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
              1861年,曾国藩创设安庆内军械所,引进西方机器和技术,制造近代武器。
              1862年,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轮船招商局,开展轮船航运业务,后改为商办。
              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
              1879年,于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王朝中兴”措施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西学必先由中学,亦犹是矣。外国各学堂,每日必诵耶苏经,示宗教也;小学堂先习蜡丁文,示存古也;先熟本国地图,再览全球图,示有序也;学堂之书,多陈述本国先君之德政,其公私乐章,多赞扬本国之强盛,示爱国也。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之骑、无柁之舟,其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甚,虽有博物多能之士,国家亦安得而用之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其主要论据。
              材料四  万邦并立,动辄相关,无论其国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视外情,自为风气。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4)你是否认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这一观点?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阐析。
            • 3. 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魏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三幅图:

              (1)根据材料一中西学东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并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共的几代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他们所创立的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文明交流和发展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觉醒,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请写出两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90年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政治制度领域。这一时期的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① 请写出这三人的思想理论成果。(不要求展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或建设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四: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 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 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l)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四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人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康有为打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康有为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胡适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