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 2.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3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 3.
              选做题(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拒绝“通常的”工业化道路?(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以你所学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9分)
            • 4.
              (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6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 5.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
              材料三 经过1978—2002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
              (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
              (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
            • 6.
              (22分)保障经济发展活力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而且,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的规定,虽然该局应向美国财政部上缴纯收益,并向亚拉巴马与田纳西两州缴纳部分出售电力收入,但该局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落后面貌,消除阻遏整个美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降低全国电价,普及电力使用,以促进生产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这是私营公司不愿干的。……因此,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 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 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体制创新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体现。(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2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苏俄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请回答:
              (1)列宁接见哈默,请他向西方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2)这时,列宁的政策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请回答:
              (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材料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据材料2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 10. 粮食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同时期的粮食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请回答:
              (1)列宁曾经实行过哪些粮食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社会作用?
              (2)斯大林模式下怎样解决粮食问题,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