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 2.

              (28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10分)

               

            • 3.
              【题文】(24分)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 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6分)
              (2)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梁启超曾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
              (3)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趋势加快,为什么?(8分)
            • 4.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了纠正“错误”,苏维埃俄国采 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②大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③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实行自由贸易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6.

              “新经济政策一实行,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我调节
              B.宏观调控和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7.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 8. 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9.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摘自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你是社会主义者吗?” “不是。” 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 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摘自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说罗斯福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罗斯福说自己是“民主党人”实质上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