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 2.

              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3.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2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1952年和1957年中国钢、煤、布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截至本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7月份开始发展,8月份普遍规划,9月份进入全面高潮,高潮时期前后仅1个多月。……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在分配制度上,工资制和供给制将逐渐成为人民公社分配的主要形式。

              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6.5立方公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吨的高产新记录,超过了这个厂一号小高炉日产7.2吨的高产记录。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1958年的《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提取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那些信息?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何危害?(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中国工业化的不同途径是什么?(2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4分)

               

            • 5.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 6.

              据《全球通史》记载: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苏联当时面临“很多新问题”的根源是(  )

              A.严重的国内民族纷争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
              D.国内政局时空
            • 7.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提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 8.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
              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9.

              到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自由。大多数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的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希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主人。这主要说明

              A.苏联的极权体制已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提上日程
              C.美苏争霸的形势影响了苏联民众的生活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苏联改革失败而丧失
            • 10.

              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