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7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以)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

              ——摘自《汉书·贡禹传》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1851——1915年世界博览会主要展品一览表(部分)


              材料三


              材料四 隆平高科是由袁隆平等发起设立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成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上市公司。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从此拉开了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序幕。至今(2010年4月7日)我国已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提供了6次搭载服务。

              ——摘编自“中国网”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手工业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古代此类手工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比较中西方展品的主要差异。若进行历史研究,材料二、材料三中哪一则史料可信度更高?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人类文明的重心,犹如太阳一样不断地由东向西移动……而今中国正在创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现代文明。试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50 000万镑增长到1865年的600 000万镑。……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概括英王室发表报告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广智书局在1898——1904年期间,共翻译日文著述42部,主要如下:
              概括上述译著反映出译者关注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书籍编号。(提示:关注4个问题;所有书籍的编号均要使用,且不能重复使用)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这些问题反映的世界史、中国史的历史背景。

            • 6.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3: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片2和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羡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是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
              请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二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杰拉尔德·W·约翰逊在《罗斯福:独裁者还是民主主义者?》一书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也正是他最深切的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他是一位外科医师,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并取得新的生命。”
              ——舍伍德著:《罗斯福与霍普金斯》,P 113~114

                材料三 他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他承诺,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内公布新的刺激经济增长方案。 
              ——中国财经信息网 2009—4—11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苏俄和美国分别遇到怎样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针对困难,两国分别采取什么政策?根本出发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你对当今世界的知识,分析材料三图中人物为应对危机突出采用了什么手段?你对此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南北分裂”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导致“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