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1895—1898年)。这3年,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见下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传播西学,师夷长技,逐渐成为朝野之共识。中国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王韬、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郑观应等,为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三:《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因此鲁迅先生说严复“毕竟是做过《天演论》的”。一个“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严复翻译此书的良苦用心。
              材料四: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他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
              (1)观察材料一,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说从魏源到严复这几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认识严复的《天演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只在于这一点,即人类生活因新的发现和力量而丰富。……发明者的成果虽是一种不太壮观和炫耀的东西,却是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17世纪晚期和19世纪上半期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试结合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