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位学者回忆自己的一生,说:“我出生时,宗教法庭刚废除,小时候见到国内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来目睹各地工人的抗议及暴动。我曾参与过几次战争,亲眼见到国家统一。我从事科学研究时,结合物理医学,才会有生理光学的著作。”这位学者应当是
              [     ]

              A.德国科学家赫姆霍兹(1821——1894)   
              B.波兰裔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1867——1934)
              C.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1874——1937) 
              D.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我们可以推测
              [     ]

              A.前者以轻工业为主,后者以重工业为主
              B.前者以交通业为主,后者以电力工业为主
              C.前者重要发明集中于化学工业,后者集中于棉纺织工业
              D.前者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后者发明家主要是工人或技术人员
            • 4. 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对此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

              A.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
              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此后人类普遍用上了电
              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 5. 建立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

              A、

              B、

              C、

              D、
            • 6.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1895—1898年)。这3年,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见下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传播西学,师夷长技,逐渐成为朝野之共识。中国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王韬、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郑观应等,为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三:《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因此鲁迅先生说严复“毕竟是做过《天演论》的”。一个“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严复翻译此书的良苦用心。
              材料四: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他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
              (1)观察材料一,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说从魏源到严复这几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认识严复的《天演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     ]

              A.改良了蒸汽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               
              D.研制了发电机
            • 8.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够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     ]

              A.石油化工业飞速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 9.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2009年6月1日,法航空难,228人遇难;6月30日,也航飞机失事,152人丧生;7月15日,伊朗客机坠毁,168人遇难。在一个半月里,全球发生三起重大空难,震惊世界!那么,推动飞机上天的主要是
              [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研制成功
              C.美国人贝尔
              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