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解体了,大国荣耀成为过去,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某些部分成为冷战后世界动乱的新热点。冷战夺去了美国近10万青年的生命,使美国增加了8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麦卡锡时代的政治迫害伤害了许多人的事业和生活;巨大的财力消耗在上世纪80年代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在第三世界,美苏的“代理人战争”无处不在,数以百万人因此而丧命。

              史料二 在美国,仍有一部分政治精英并没有去深刻地反思冷战的残酷与危害,他们将遏制政策作为胜利的原因而非悲剧的起源,以“冷战胜利者”自居,认为冷战结束的原因是美国赢得了胜利。由于这种对重大历史事实的重大误解,导致了美国的错误心态,认为自己的文明形态与制度模式将是人类的最终选择,这种心态错误又导致行为失当,最终酿成恶果。

              史料三 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像对待战败国一样对待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对第三世界各国,美国主要用1993年的“华盛顿共识”去“教育”大家,在对外援助中附加种种条件。在巴以争端中,美国更明显地偏袒以色列。美国的错误心态以“霸权主义”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导致了今天的诸多困境,9·11悲剧的根子也由此种下。

              请根据上述史料拟定一个关于“冷战”的主题,并运用史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评述。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⑵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因而分期各异。有“两分法”(1945—1972年,1973一现在);“三分法”(1945—1955年,1955—60年代末,60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今天);“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以来);等等。

                                                                                                                                             ——张脉强《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1994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以分析说明,阐述及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  20世纪世界交往的方式有战争与和平交往两种方式。在和平交往中,有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军事交往、思想文化交往等,其中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互相促进,双边交往与多边交往相互补充。20世纪世界交往的突出特点是它的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交往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传播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交往中的不平等状况,阻碍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正常的世界交往……破坏正常的世界交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以致出现矛盾甚至冲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商品和资本所到之处,都看成其国家利益所在,要求别国服从它的利益,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加以维护,从而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家之间也会产生敌对情绪;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强大力量为后盾,推行对自身有利的交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世界交往的严重障碍。

              ——摘编自李植《研究20世纪世界史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20世纪世界交往中的活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状况导致的严重后果。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专门提出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提并论,这就为十三年以后我们党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应当是通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需要。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三是要求我们切实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炎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深化。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由于德国分裂和1945年东欧建立起了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冷战在欧洲开始形成。随着1989年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崩溃、1990年德国恢复统一以及1991年前苏联自身最终解体,冷战宣告结束。

              ——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苏联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关于“冷战”的观点。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之一,而其统一模式是东德并入西德。作为国际法上平等的两个主权国家,两德在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西德能如此迅速地将位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德并入自己版图,其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郑亚珍:《浅析两德统一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 东西德铢钢、高纯度煤产量比较(单位:百万吨)

              产品

              铢钢产量

              高纯度煤产量

              年份

              国别

              1950

              1960

              1970

              1980

              1988

              1950

              1960

              1970

              1979

              联邦德国

              9473

              25739

              33627

              33873

              33016

              111

              142

              111

              86.3

              民主德国

              337

              1995

              1994

              2458

              2103

              27

              1.0

              0.1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德并入西德的原因。


              (2)德国的统一对中国有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